首页 > 正文

关于开展2023年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3日发布人:牛萌萌 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

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河南省《关于推进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教高〔2020〕314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经研究,决定开展2023年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

1.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3.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6.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7.团队成员涵盖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或辅导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每个团队8-10人。团队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不需单独申报,认定为示范课程的授课团队自动认定为教学团队。

(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1.本次课程思政示范中心申报项目为特色化示范中心,以学校二级院系为主导。

2.特色化示范中心应聚焦本院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建设特色鲜明,发展定位准确,育人理念先进,工作规划清晰,任务职责明确,运行机制完备,能够有机融入本校课程思政综合性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各特色化示范中心之间可通过搭建交叉学科融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模式创新,推动多学科优势互补协同育人。

3.特色化示范中心负责人可由二级院系主要领导担任,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对如何结合本院系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深刻理解。中心人员配备科学合理,具有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基础。

4.特色化示范中心立足本院系专业特色和课程育人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建成一批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在院系内外、学校内外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5.特色化示范中心开展经常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交流、观摩和培训活动,汇聚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合力,积极推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整体提高。

6.特色化示范中心探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本院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7.特色化示范中心在政策、经费和条件等方面保障有力,具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讨、培训、分享等活动的良好基础和支撑能力。

二、申报要求

申报材料如下:

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及支撑材料、汇总表(附件1),课程视频材料(课堂实录,mp4格式,不大于500M)。认定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授课团队自动认定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2.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申报书及支撑材料汇总表(附件2)。

3.已申请2023年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项目的课程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无需重复申报。

4.请各教学单位于12月11日前择优按要求报送上述材料(纸质档一式两份和电子档)至教务处。

联系人:牛萌萌,联系电话:3011868。


    附件1: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申报书及汇总表

    附件2: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申报书及汇总表

 

2023年11月23日

  • 附件【附件1-2.docx】已下载

上一条:关于首批河南省通识教育示范课程拟推荐名单的公示 下一条:关于开展数字化教学创新活动周的通知

关闭